找到相关内容149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浅谈佛教与社会的关系

    浅谈佛教与社会的关系  寒山书院――昌莲  佛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客观存在,始终保持与社会在一种互动的关系中彼此相依共存,息息相关,佛教与社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犹如手心与手背一般,共存而共亡。一方面,佛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客观存在于社会中,这势必会对社会的合理发展起到协调与促进的作用;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合理与否也会影响到佛教的能否健全发展。因为佛教只是社会中的一种...

    昌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65870378.html
  • 如何理解当今宗教

    ,各有所导的思想教育。最终就是带领众生踏上充实丰盛的人生道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派之间却未能藉着殊途同归的方向而理想地彼此建立一个“共和”、“共存”的思想交流空间。相反,“宗教”一词却常被用作为...世纪互联互通的社会带给我们接触认识不同宗教文化的机会,但是认识越深,分差越大。因此现今宗教文化信奉者以及研究者各有己任去从差异中寻求共通点,再从共点上建立“共存”,“共和”的沟通渠道。我想文化背景、...

    周博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34182417.html
  • 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同体共生

    融和,彼此才能共生共存。”   “共生”之所以说为慈悲观,是因为佛教一向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是无偏私的关爱,慈悲是无对待的包容。慈悲不是工作中的上下阶级对待,也不是日常生活里的有无计较,更不是社会上的贫富差别。慈悲是众生与众生之间的融和与尊重。因此,慈悲,就是尊重生命;慈悲,就是共存共荣。   慈悲,是佛教的根本思想,譬如《大智度论》:“慈悲,佛道之根本。” 《大丈夫论》:“一切...

    妙哲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504384074.html
  • 学诚法师:汇聚力量 浇灌中日友谊之花

    逐步演变为多元共存的局面。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新格局中,每一个国家的权益都不应被漠视,每一个民族的尊严都不容遭践踏,每一种文化的价值都不应被低估。我们认为,一个鼓励多样化共存的世界,才...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8/09120388223.html
  • 董群:中国佛教对“文明对话”的历史经验

    摘 要:在不同文明之间在对话方面,中国汉语系佛教有着成熟的历史经验。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性的儒道文明相遇时,形成了长期的三教对话历程,中国佛教在对话中与与儒道共同成长,和谐共存,并形成自身的...rdquo;,标志着文明对话已经成为21世纪初的中心议题之一。文明对话基本上体现为宗教文明的对话,这种对话是多种宗教和谐共存的基础,不同宗教的和谐共存在当代由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导的经济...

    董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3239170.html
  • 評析藏傳邏輯論式

    分二)  丙一、不共存相違(分三)  丁一、色法不共存(分六)  1.因相違可得:(法稱第十式)  「東方之火於寒果汗毛豎立無減不共存,火故。」  2.能遍相違可得:(法稱第八式)  「東方之火於雪冷之觸無減不共存,火故。」  3.自性相違可得:(法稱第四式)  「東方之火於寒觸無減不共存,火故。」  4.相違果可得:(法稱第五式)  「東方之煙猛冒於寒觸無減不共存,煙猛冒故。」  5.果相違可得...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22838189.html
  • 评析藏传逻辑论式

    。」  乙二、能显违方可得之不可得正因(分二)  丙一、不共存相违(分三)  丁一、色法不共存(分六)  1.因相违可得:(法称第十式)  「东方之火于寒果汗毛竖立无减不共存,火故。」  2.能遍相违可得:(法称第八式)  「东方之火于雪冷之触无减不共存,火故。」  3.自性相违可得:(法称第四式)  「东方之火于寒触无减不共存,火故。」  4.相违果可得:(法称第五式)  「东方之烟猛冒于寒触无...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04038685.html
  • 就“世、界、和、平”论“世界和平”

    必由“和、平”而致“和平”。因为,“世”,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表达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诉求;“界”,指上下十方,表达了人类多元共存的诉求;“和”,指生命内在的和谐,表达了生命尊严和自由的理性;“平”...不是人类幸福的寄托。   (二)界  “界”为方位,包含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方。这表达了人类多元共存的诉求(横向的)。从个人来看,人与人之间有父子、兄弟、朋友、亲戚、同事等...

    宗 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35570203.html
  • 谈心说识(七):人与自然的融和

    当然可包容广大无边的太虚空。若以“心”喻人类,“虚空”则是大自然的呈现,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含容,是相互共存,是同本同分、同根一体。所以美好的湖光山色可使人尘虑尽涤,凉爽的清风可使人火气全消。和煦的阳光可...人类的调和与共存”。鎌田教授表示:爱自然,将自然与人融合在一起,是中国佛教的精神特色,此时有必要把中国传统佛教再发掘,再重申其理念。这样的主题,应该能契合太虚大师、星云大师等大德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当...

    释依昱

    |唯识|谈心说识|生态|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7/14050085497.html
  • 王恩洋居士著:人生哲学与佛学

    示人以作人之正道也。  所谓人生之真相果何如乎?曰昔吾作‘人生学’,言人生之真相略有四义:一曰业果之相续,二曰群体之共存,三曰智慧之创造,四曰苦恼之拔除。  何谓业果之相续?业谓事业,人之所造,所谓...存,又何以有其身体精力从事工作勤劳耶?故必享受乃得再事工作也。如是由业而果,由果而业,业果果业,辗转无息,而生命赖以支援,而人世赖以长久。是故人生者,实业果之相续也。  何谓群体之共存?湿生之虫,乃不...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20640907.html